【地貌地理】中国这五大造型地貌,你见过几个?附断层相关知识整理

bt365手机版 🖌️ 2025-07-10 22:53:27 🎨 admin 👁️ 3654 ❤️ 329
【地貌地理】中国这五大造型地貌,你见过几个?附断层相关知识整理

造型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奇妙的地貌。每每身临国内那些奇特的景观,就由衷的感叹中国的地大物博,感谢大自然的神奇。惊艳于桂林秀丽的山水,惊讶于张家界奇特的峰林,惊异于张掖斑谰的丹霞地貌,惊奇于山东特有的岱崮地貌。

中国的五大造型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岱崮地貌。

(一)斑谰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地貌特点: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二)喀斯特地貌

相信很多人见到最多的就是喀斯特地貌了,提到这种地貌,大家肯定会想到广西,其实喀斯特地貌不止广西有。

2007年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成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37%,而作为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最有名气最令广大 ,莫过于从桂林到阳朔沿漓江两岸的一段,尤其是漓江从喀斯特地貌中间流过更是相映成趣。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距今4亿~2.5亿年前晚古生代海洋沉积厚达数千米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在长期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峰林、峰丛、洞穴等典型岩溶地貌。

云南石林阿诗玛的故乡

石林形成于2亿多年前,由石灰岩长期被水冲刷溶蚀而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是传说中阿诗玛的故乡。

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石林形态类型主要有剑状、塔状、蘑菇状及不规则柱状等。

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的石林风景区,坐落在昆明东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城86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整个石林外形象一只巨大的葫芦,四周翠屏环绕,群峰竞秀。梭布垭石林拥有大小共100多个经典的自然景观,狭缝秘境、化石古迹随处可见,堪称一座远古地质博物馆。经考证,确定石林形成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整个石林犹如一座海底迷宫,美轮美奂。

远远望去,整个石林有趣而壮观,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坐标: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乡

瑶琳仙境全国诸洞之冠

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

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

坐标:浙江省桐庐县

(三)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这一带,尤其是太行山一带分布最多。

赞皇县嶂石岩地质遗迹的天然博物馆

茫茫苍苍,绵亘千里的太行山,突出奇构,横空叠起三层赤壁峰屏,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其上生有原始次生林,春夏翠绿如碧,深秋则丛林尽染。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嶂石三叠”俗称“三栈”,为三级陡崖,每层高100——150米,人称“万丈红绫”;南北向绵延达10公里,又被誉为“百里赤壁”。在两层陡崖之间,是坡度较缓的平台,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页岩形成天然栈道。

坐标:石家庄西南的赞皇县境内

苍岩山太行群峰唯苍岩

海拔1000余米,苍岩山最大的特点是: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宗教寺庙众多,山峦中有不少名殿古刹。苍岩山“三绝”之桥楼殿,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

千年古刹福庆寺以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艺术构成奇异壮观的人文之美,使之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美誉。

坐标: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50公里的井陉县境内

红旗渠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

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赞皇县太行山深山区的嶂石岩景区。此外,嶂石岩地貌在太行山其它许多地方都有分布,人造天河"红旗渠"就是建在嶂石岩地貌之上。

1970年代,周总理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坐标:河南省安阳市林县

(四)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这种地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见,其形成条件也非常苛刻,目前发现的,全球仅此一处!

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

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这些石峰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

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波涛翻滚的海洋。经过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了这样一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凿的奇特景观,一举成为人类的科研宝地和览美天堂,成为地球惠赠给全人类最珍贵的遗产。

地貌形成:张家界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成了本区域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张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面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张家界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晚古生代中晚泥盆纪时期,湖南西北地区地壳下降,发生大面积海浸,成为一片汪洋。张家界处于"川湘凹陷地带"之深海处,靠近古陆,接纳了由流水源源不断地从邻近古陆搬迁来的大量松散碎屑物质,经过沉积和漫长而又复杂的成岩过程,形成厚达500多米的石英砂岩。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便形成了所看到的怪诞诡谲的峰林峡谷。石英砂岩峰林景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科研价值。

张家界的奇特地貌造就了它如今的旅游价值,甚至一个张家界就是湖南旅游的代名词了,可见它的美,众人皆知!

坐标:湖南张家界市

(五)岱崮地貌

形成原因: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这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类型,在世界地质学上,并不为绝大多数地理专家和学者认知。

据专家介绍,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重要信息。

地貌分布: "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就分布了30余个"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龙须崮、抱犊崮、吴王崮、孟良崮、纪王崮、南北岱崮、板崮、卧龙崮和唐王崮等是典型崮群。

▲东非大裂谷 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的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岩层断裂后沿其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在发育的一系列破裂面,充填着岩石的碎块和粉末的区域为断层带。

1、组成要素

(1)断层面和断层破碎带(断层带)

▲美国怀俄明肖肖尼地区的中新统凝灰岩正断层 (2)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天山大峡谷地质断层线 (3)断盘

断层两侧的岩体为断盘,如果断层面倾斜,位于断层面上面的断盘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面的断盘为下盘。

2、断层类型

如按断盘分类,可分成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正断层▲三种断层示意图▲正断层▲平移断层 断层往往是成群成束地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特殊的组合类型。

如:叠瓦式断层、阶梯状断层

▲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各断层的上盘依次相对上升,在剖面上呈屋顶盖瓦式或鳞片状而依次叠覆,故称叠瓦状断层▲逆掩断层是逆断层的一种分类▲地垒与地堑示意图▲陕西华山:地垒▲江西庐山——地垒▲汾渭地堑 地垒是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上升盘)岩块,常为山岭。地堑是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下降盘)岩块,常为谷地。例如,江西的庐山是地垒;山西的汾河及渭河河谷是地堑,称汾渭地堑。国外著名的有东非地堑、莱茵河谷地堑等。

3、断层与地形区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它是非洲大陆的伤口,也是最大的断裂带 从高空俯视,地球上有一道长6000千米,宽50千米~80千米的“伤痕”,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亚以南;向北经马拉维湖分为东、西两支。东支沿维多利亚湖东侧,经坦桑尼亚、乌干达,穿越埃搴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北上入亚喀巴湾抵约旦地沟。西支沿维多利亚湖西侧,循扎伊尔国界延伸到乌干达北部,抵尼罗河上游谷地。东非裂谷带是世界大陆地壳最大的断裂带,它的总长度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6,有“地球的伤疤”之称。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乞力马扎罗山 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第一高峰,也是赤道线上的第二高峰。著名的尼腊贡戈活火山,山口烟火腾腾,岩浆翻滚,如钢水沸涌,光彩夺目,撼人心魄。裂谷带近些年最惊人的一次火山爆发,是1978年11月在阿法尔地区,火山、地震此起彼伏,数周内地面裂开大约1米,岩浆狂奔出来,每小时达几万吨。

▲再过1亿年,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其间将形成—个新的“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死海

▲死海是东非大裂谷在北方的延伸,地壳断裂而形成,地理上属于断层湖,死海也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地壳断裂下沉形成死海 死海位于约旦-以色列的最低部,是东非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这是一块下沉的地壳,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盐度高,达25%—30%,据称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死海是地球表面最低的区域,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更是地球上盐分居第三位的水体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剖面和裂谷成因简图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贝加尔湖位于全球著名的张裂区之一,是欧亚大陆区内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沿着S形的古生代缝合带,贝加尔湖裂谷区绵延2000多千米。贝加尔湖地区是亚欧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的裂口地区,由于两个板块不断分开,贝加尔湖也就不断扩展。

▲贝加尔湖海豹却是典型的淡水生海豹,并且可能已经在这里生存了200万年。贝加尔海豹是如何成功到达并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

宁夏平原

▲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 宁夏平原西南起自中卫市沙坡头,北止于石嘴山,宛如一条玉带,斜贯宁夏北部。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宽约10-50公里,总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它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

▲宁夏地区在秦朝就开始了引黄河水灌溉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与之成因类似的还有河套平原、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等。

▲宁夏水系图 断层与温泉

▲温泉形成于火山的山麓附近 温泉是由于地层的断裂,大气降水渗入地壳断层深处,与地下热岩浆接触后经过演变、渗透,最终转移到地表。温泉,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这种携带着地热、携带着多种矿物质的泉水,因为可以祛痛除病,而使其声名远扬

断层与瀑布

▲地壳运动会造成断层或裂谷,两侧河床因为位置的变动产生落差,逐渐形成瀑布▲ 黑龙江省牡丹江吊水楼瀑布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黄河壶口瀑布 断层瀑布由地壳构造运动(水平或垂直运动)形成的断层造成的。如黄河壶口瀑布。当多级断层以地堑或地垒的形式出现时,则可形成多级瀑布。壶口瀑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断层与地震

▲沿着地底深处的断层发生错动而形成地震波温泉形成于火山的山麓附近▲圣安德烈斯断层的运动示意图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断层活动诱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与地震有联系的断层是活动断层,过去虽运动但如今稳定的断层叫休眠断层,或称为“死”断层。总之,地震带与活动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活动断层的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带分布的根本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文章

对话翻译app哪个好用?这8款实时翻译分享给你
365彩票怎么买平局

对话翻译app哪个好用?这8款实时翻译分享给你

📅 07-08 👁️ 4217